Keywords

价格术语

任意连贯性

消费者不知道什么东西该值多少钱。买家的主要敏感点是相对差异,而非绝对价格。

要在内心“构建”价格,人得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得“线索”。

保留价格(最低价格、底价)

对经济学家来说,指的是买家愿意支付的最高数额,或卖家愿意接受的最低数额。交易价格便位于这两个极值之间。

兼容性原则

决策者最注意的是跟所需答案最为兼容的信息。

人们想要什么,愿意付多少,取决于问题如何措辞的微小细节

锚定

人类在进行决策时,会过度偏重先前取得的资讯(称为锚点),即使这个资讯和这项决定无关。在进行决策时,人类倾向于利用此片段资讯(锚点),快速做出决定。在接下来的决定中,再以第一个决定为基准,逐步修正。但是人类容易过度利用锚点,来对其他资讯与决定做出诠释,当锚点与实际上的事实之间有很大出入时,就会出现当局者迷的情况。

价格不是数学问题,而是欲望的表达,或是对其他人怎么做的猜测(如接受或拒绝你的出价)。你给出一个“感觉”对的价格。

对照锚点和同化锚点

对照锚点:比较两种刺激;人的主观感受会偏离锚点

同化锚点:在一种或多种可能的反应中选择一种答案;人的主观感受会受锚点吸引

成为锚点的可能性:

  • 近因
  • 频率
  • 强度
  • 范围
  • 时限
  • 意义
  • 熟悉程度
  • 自我参与

不确定性越强,疑似区间的范围越大,锚点效应越明显。

成功的锚点必须足够难忘,以便每次重新斟酌决定时都能想得起。

前景理论 Prospect Theory

提出人:丹尼尔·卡尼曼 & 阿莫斯·特沃斯基

理论内涵

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选择,取决于结果于展望(预期、设想)的差距而非单单结果本身。即人在决策时会在心里预设一个参考标准,然后衡量每个决定的结果,于这个参考标准的差别是多大。

基本结论

  1. 确定效应:处于收益状态时,多数人是风险厌恶者
  2. 反射效应:处于损失状态时,多数人是风险爱好者
  3. 损失规避:多数人对损失比对收益敏感
  4. 参照依赖: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由参照点决定

损失和获利是相对于参照点而言的,改变评价事物时的参照点,就会改变对风险的态度。

人们最害怕的许多损失并没有生命危险,但对过度适应传输恐惧信号的情绪系统来说,它不具说服力。把损失厌恶想成恐惧,也意味着存在这样的可能性:诱发情绪可以摆布买卖价格。 ---- Colin Camerer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