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白

对白不是对话。

  • 银幕对白要求压缩和简约,用最少的词句表达最多的内容。

  • 必须具有方向。每一次交流都必须将场景中的节拍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转折,表达出变化的行为,而且没有重复。

  • 应该具有目的。每一行台词或对白的交流都要执行设计中的一个步骤,使场景围绕其转折点构建并形成弧光。

千万不要写出会让人注意其本身的对白,不要写出任何从稿纸上跳出来大叫“啊,我是一句多么精美的对白!”的东西。一旦你认为你写出的东西辞藻秀丽、文学性很强,就应把它删掉。

生活中是不存在什么独白的,生活是对白,即动作/反应。所有讲话都是即兴的,无论我们为这个伟大时刻在脑海中排练了多少次。

优秀的电影对白倾向于采用掉尾句来构建:“如果你不想让我干,那你为什么要给我那个……”

写作电影对白的最好忠告就是不写。只要能创造出一个视觉表达,就绝不要写对白。写作每一个场景需要攻克的第一道难关应该是:我如何才能以一种纯视觉的方式写出这个场景,而并不要诉诸对白。

你写出的对白越多,对白的效果就会越小。

银幕是处于连续不断地生动运动之中的绝对现在时。故事生活是一条没有尽头的变化流。回避形容词和副词,多用最具体最活跃的动词和尽可能具象的名词。优秀的电影描写要求特定的想象力和特定的词汇。

形象系统

作为故事仪式中的观众,对每一个形象,无论是听觉的还是视觉的,我们的反应都会带着某种象征意味。我们会本能地意识到,对每个物体的选择都是为了表达一些它自身以外的意义,所以我们给每一项外延都加上一个内涵。

世界上绝大多数物体对任何一部具体的影片都会产生错误的内涵。所以,可能的形象图谱必须大幅削减,只留下那些具有适当含义的物体。

形象系统是一种主题策略,是植入影片中的一个形象各类,从头到尾连贯一致而又不无变化地在声画中反复出现,以同样微妙的方式,作为一种潜在交流来增加审美情感的尝试和复杂性。

创立形象系统的2种方法:

  • 外部形象法:选取一个在影片之外就已具有象征意味的范畴(从物质世界中提取出来的一个主题,例如某个物品,某个场景,某种象征),把它引入影片中,用以指称和影片之外同样的意义
  • 内部形象法:只在影片内部被赋予全新意义的范畴

一个形象系统必须是潜在的,绝不能让观众意识到它。只有它能绕过有意识的头脑而直接潜入无意识的心灵,才是强有力的,可以触动我们、打动我们、感动我们的。一个象征若被意识到,则会变为一种中性的、知识性的好奇,毫无力度而且实际上毫无意义。

片名

一个有效的片名应指称故事中实际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人物、背景、主题或类型。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