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的操纵者所采用的欺骗和利用的策略
防御机制和攻击战术
真正的防御机制是接近反射性的心理活动,有时我们采用这些机制来保护自己免受某些痛苦情感的威胁。
性格障碍者一些特定的行为,我们通常也称之为防御机制。他们这样做主要不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情感痛苦、内疚和羞愧的折磨,也不是为了让担心的事件不再发生。相反,性格障碍者做出这些行为主要是为了确保期望的事件确实会发生,为了操纵和控制别人,并加强他们对接受和内化社会准则的抵制。他们会使用防御机制作为动力,继续做出社会禁止的事情,结果难以发展形成一种健康的内疚和羞愧。所以,很多传统上被认为是防御机制的行为,被理解成性格障碍者逃避责任的手段或操纵和控制的策略更恰当。
所有的性格障碍者,尤其是攻击型人格者,会使用各种心理行为和人际关系策略,以确保能获得想要的一切,这样的行为同时还会使他人成为受害者。
首先,人们使用这些行为掩饰其攻击倾向。
其次,频繁地使用这些行为置他人于防守位置。
再次,这些行为会强化他们的功能失调,使其成为应对世界的首选方法。它们否决攻击者任何可能接受或屈服于重要社会准则的机会,从而改变了他们的行为方式。
最后,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些使用工具有效地利用、操控、虐待、控制别人的行为该如何定义。
当操纵者表现出以下行为的那一刻,战斗就已经打响了。他们是在抵制人们希望他们采纳和内化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他们也是在于他人对抗,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最小化
攻击者企图大事化小。最小化策略清晰地说明了神经症和性格障碍的区别。神经症经常小题大做,或将事件“灾难化”。性格障碍者则经常将他们的错误大事化小。操控者这样做是为了使那些可能和自己对质的人感到他们的批评过于严厉,以及他们对当前情形的判断不够公正。
他们经常对自己的攻击型人格感觉坦然,所以他们的主要目标是使我也相信这种人格没问题。
撒谎
减小被骗的可能性的方法之一是,牢记攻击型人格者在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之前是不会收手的,你可以预料到他们一定会撒谎和欺骗。操控——隐性——攻击人格会倾向于采用微妙的、隐蔽的方式撒谎。
各种类型的性格障碍都会频繁地撒谎。刻意忽略是操控者采用的一种非常微妙的撒谎形式,歪曲事实也是。
歪曲事实中最微妙的形式是故意含混不清,这是操控者最喜欢的策略。
否认
这是攻击者拒绝承认他们确实做过有害或伤害他们的事情时会采用的策略,是他们(对自己也是对别人)在攻击意图上的谎言。这是攻击者的一种手段,为的是让对方撤退、让步,甚至是暗示对方在做的事情是错的,让其感到羞愧。
选择性不注意/注意
攻击者刻意忽略他人的警告、请求或愿望时,一般他们会拒绝注意任何可能导致他们偏离追求的事情。通常,当攻击者开始表现出那种“我不想听”的行为时,他完全清楚你想要他们做什么。通过使用这种战术,攻击者积极抵制,不愿意去注意和克制那些你想要他们做出改变的行为。
控制型人格者(尤其是孩子)会利用选择性注意的策略完美地应对对手,处理当面对质的情况。尤其是他们被严肃地、强力地要求选择性地注意或关注那些麻烦的、讨厌的事情时,他们也会很好地处理。一个人是无法同时表现出接受和抗拒的。所以,当一个人故意避开你时,你没必要浪费口舌,当他们停止抵抗(战斗),开始注意你时,你的话就有机会被他们听进去。
合理化
攻击者从事那些他明知是不当和有害的行为的借口。这可以是一个很有效的策略,特别是当解释或辩解为攻击者提供了理由,任何理性的人都可能会信服时,合理化的功能就得以展现。它既帮助了攻击型人格消除为所欲为的内部阻力(减轻他们可能的良心不安),也瓦解了来自他人的阻力。
转移
当我们试图盯紧操控者或试图把讨论集中在单一的我们厌恶的问题或行为上时,操控者知道如何熟练地改变话题。
每当有人对某一问题的回应不是直接的,你就可以做出肯定的推断,因为某种原因,他们正在设法回避你。
逃避
操控者试图回避问题,为避免被提问逼入绝境而给出的长篇大论但无关紧要的回应。逃避策略中,一种微妙而有效的形式是故意模糊化。隐性——攻击者擅长给最简单直接的问题一个模糊化的答案。
隐秘威胁
攻击者经常威胁他们的受害者,让他们焦虑、彷徨、处在低人一等的位置。 隐性——攻击者主要以隐秘(微妙的、间接的或隐含的)的方式威胁受害者。
负罪感
攻击型人格者非常清楚一件事,他们的良知与其他类型的人(尤其是神经症)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也清楚健全良知的标志是内疚和羞愧的能力。操控者能够熟练使用他们熟知的策略,使自己看上去比受害者具有更多的良知,让受害者处于自我那年夏天、焦虑和服从的地位。潜在的受害者良知越健全,内疚作为一种武器就会越有效。
羞愧
使用巧妙的嘲讽和贬低,增加对方的恐惧和自我怀疑。隐性——攻击者使用这一策略让别人感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让他们尊重自己。
扮演受害者
把自己描绘成他人行为的受害者,以唤醒和获得他人的同情,从而获利。任何有责任以后、敏感的、关爱别人的人都有一个弱点,很容易表现出同情心。说服受害者,你在某种程度上正在受苦,他们会努力帮你减轻痛苦。
诋毁受害者
攻击者利用这种策略使他看起来像是受害一方在回应(保护自己)攻击,它能使攻击者更好地将受害者置于防守状态。
诋毁策略是一种强大的手段,使人无意识地处于防守地位,同时还掩盖了攻击者的意图和行为。
扮演仆人
隐性——攻击者使用这个策略,打着为崇高事业服务的幌子,掩饰自私自利的目的。这个策略很常见,但很难识别。
隐性——攻击行为的标志性特征之一是大声奉承的同时,力争主导地位。
诱惑
隐性——攻击者擅长优雅地、颂扬地、奉承地或公开地支持别人,只是为了让对方降低防御心,相信自己的信任和忠诚。他们会表现出对内心需求的重视,获利凌驾他人之上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权力。
推卸责任/责备他人
攻击型人格者总是寻找途径,转移对他们的攻击行为的责难。
假装无辜
操控者会假装无辜,试图说服你,他们所做的任何伤害都是无意的,他们真的没有做那些被指控的行为。
假装无知或困惑
操纵者表现得就像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或对一个你想让他注意的重要总是表现出困惑。
性格障碍,尤其是各种攻击型人格者,是目标导向的、目标驱动的人,他们会有意地、狡猾地、深思熟虑地使用这些策略。所以,当你面对他们时,要记住,不要相信他们没有完全意识以这种说法。
挥舞怒火
深思熟虑后表现出来的愤怒,对恐吓、胁迫以及最终的操控来说是一种非常适当和有效的工具。
精神控制
隐性——攻击者在操控的核心问题上会撒谎。受害者直觉上感受到,有人在攻击或者试图战胜自己,凭直觉处于防守状态。但是,因为找不到清晰的、直接的、客观的证据证明这一切,他们会怀疑和质问自己,最终会感到有点抓狂。这是有效操控的秘密所在。
操控者首先让目标怀疑,然后退让,采用跟他们一样的方式看待事情,接着放弃,最终陷入被利用和被控制之中。如果操控者也熟练掌握“印象管理”的技巧,就能展示非凡的魅力,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中招的人可能会感到更加抓狂。
操控者集合的策略越多,精神控制的效果越明显。
有一些人格不容易受到这一策略的影响时,操控者会采取一些额外的措施:
让对方相信只有他一个人是这样想的,又没有合理的理由让他们相信内心的感觉或直觉是正确的,他就会把你牢牢控制在他的影响之下。
真正重要的是,当有人频繁使用这些策略时,你不仅要能识别,还要准确地识别你应对的是什么样性格的人。因为使用这些操纵的工具,同时也是抗拒改变的表现。除非他们决定停止斗争,开始学会接受,否则事情是不会发生任何改变的。然而,只要他们还在使用这些策略,很明显他们就是不打算改变的。
尽管我们最初可能是自然属性和生长环境的囚徒,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永远使自己成为环境影响的“受害者”。我们必须坦诚地接受自己,深入地了解自己,公正地评判我们的优势和劣势,真正掌控我们的基本本能和天生倾向,克服环境带来的不足和创伤,这些都会帮助我们在生活的巨大挑战中塑造自己。最终,我们获得的完整和优质的生活,就是完整的自我觉醒的结果。我们必须不带任何偏见、欺骗或否认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我们必须诚实地面对和应对性格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自由地承担起磨炼和提升自己的责任,为了我们自己,也是为了别人。做出自主的选择,承担特定的负担或“痛苦”才是爱的真正含义。我们会背负这个十字架直到死亡,对此的意愿和承诺使我们能够走向更高一级的生存平台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