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波咖啡潮
第一波:(1940~1960)二战后,即溶咖啡与罗巴斯塔盛行年代
战争带动了咖啡的庞大需求。咖啡被视为大宗商品,产量很大,品质一样,无好坏之分。
第二波:(1966~2000)年后,美国的艾佛瑞·毕特Alfred Peet创立毕兹咖啡与茶Peet's Coffee & Tea,推广欧式重焙和现磨现泡的新鲜理念,采用100%高海拔阿拉比卡,不添加低海拔罗巴斯塔,开启精品咖啡热潮。
毕特当时收的三名徒弟:杰瑞·鲍德温(Jerry Baldwin)、葛登·波克(Gordon Bowker)、吉夫·席格(Zev Sieg),三人学成后于1971年,在西雅图的派克地市场开了星巴克咖啡。早期星巴克仿照毕兹只卖重焙豆,不卖饮料,并以法式滤压壶冲泡。
“好豆女司令”努森,创造了精品咖啡(Specialty Coffee)一词,强调各产地咖啡,因海拔、水土、气候、处理与栽种用心度的不同,呈现的“地域之味”不同。她认为,也门摩卡、埃塞俄比亚耶加雪菲和印尼苏拉维西是典型的精品咖啡。
1982年,美国精品咖啡协会(SCAA)在旧金山成立。
1987年,星巴克引进意大利浓缩咖啡和拿铁、卡布奇诺,转型为时尚咖啡馆,并打造为“家与办公室以外的第三个好去处”。
第三波(欧洲):千禧年前后,瑞士雀巢全自动浓缩咖啡机问世,威胁传统“第二波”咖啡馆生计。
- 第三波(美国):(2003~),“三大”(Big Three,"知识分子",“树墩城”,“反文化”)和星巴克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