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型患者基本知识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8项指标(临床诊断至少要满足5条)
- 不能维持稳定和亲密的人际关系,对他人的态度变化不定(从将某人过分理想化到羞辱贬低某人,或者从过分依赖某人到疏远和嫌恶某人),同时明显想要操控别人
- 边缘型障碍患者是非常典型的依赖型患者,对爱人、配偶或朋友过分依赖或黏着,直到对方反抗或者违背患者的意愿,然后他们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侮辱对方,避免对方的亲近,疏离和回避对方
- 边缘型患者在试图远离空虚和无聊、建立亲密关系的愿望,以及担心过分亲密会使自信和自我独立被偷走的恐惧中来回摇摆,举棋不定
- 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强烈的、多变的和操控性的外显症状。常常对他人提出不现实不合理的要求,夸张性地表现身体疼痛,自杀性威胁或自杀性姿态,色诱等
- 缺乏同情心
- 缺乏将他人理解为复杂的连续的人类生命体的能力,不会产生对他人的持久的、可预见性的感知,会以他最近碰到的人为基础来对他人进行感觉和体验
- 不能宏观地去看待事情,从过去的错误中学习经验,从自我行为中观察行为模式,常常会不断地去破坏已经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
- 边缘型患者所不断追求的是寻求一位完美的照顾者,一位能够付出自己全部的并且无处不在的人
- 由于受到自我厌恶的痛苦折磨,边缘型患者并不相信他人对自己所表现出来的关心是真诚的,所以很难发展出真正的亲密关系。真正的相互分享是需要做出牺牲的,歇斯底里的渴求融入到别人中,是为了完成自我身份的确立
- 由于冲动而导致自我毁灭性的行为,比如物质滥用、性乱、偷窥、不计后果地疯狂飙车、狂食暴饮
- 边缘型人格者兴支记忆以往的行为,也不会对自己将来的行为进行预测,所以冲动性行为会反复发生
- 他们认为没有机会逃离当前的生活,即使是想获得片刻的喘息机会或者找到逃脱的方向也是不可能的,现实就是这样
- 耐心有限,必须要得到即刻的满足和肯定,冲动行为往往会作为抵御孤独感和被抛弃感的一种防御手段
- 极端剧烈的情绪波动
- 标志性的情绪变化是从一般水平陷入到抑郁、易激怒的状态或者焦虑情绪中,这种情绪往往会持续几个小时,但很少持续几天(持续周期较短)
- 要么不可抑制地过度兴奋,要么就表现出悲观、愤世嫉俗和被压抑
- 频繁地表现出不合理的暴怒情绪
- 愤怒情绪的爆发往往是不可预测的,恐怖情绪的爆发也是如此
- 愤怒情绪的背后是对于失望和被抛弃威胁的极端恐惧,对帮助的渴求,对忠贞度的考验
- 反复出现自杀威胁或自杀姿态,或者自我伤害性行为
- 自杀威胁和自杀姿态:反映了边缘型所存在的极度抑郁和绝望的状态,同时也反映了患者使用这样的手段来实行对他人的控制;自杀行为是患者家属和治疗师最为头痛也最难对付的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症状之一:如果给予积极关注,会导致患者无休止的得陇望蜀;如果不予关注,会导致患者死亡
- 自我伤害的行为:可能采取的方式有对生殖器、肢体、躯干等的自残行为。往往开始于一次冲动的、自我惩罚式的行为,多次以后,会成为习得性的、仪式化的举动。
- 自伤所带来的痛苦可能反映了边缘型患者希望从麻木中寻求感觉的需求,同时也能够为自己提供避免感受现实的围墙
- 自我诱导性的痛苦也可能会作为一种从其他形式的痛苦中脱身的方式
- 痛苦的自我毁灭性的行为,可能是企图去限制那些由于不可操控的危险感觉所导致的行为
- 也可能源自于一种有目的的需求
- 缺乏对自我的清晰认识
- 患者不认为自己的智力、吸引力或者敏感度是一种稳定的特质,而是需要不断地被获得、并且需要被别人所评价的相对能力
- 对边缘型患者来说,自身的特征像一条曲线,今天是谁(以及做了什么)决定了他的价值,跟以往毫无关系。
- 边缘型人格障碍者努力去建立连贯统一的个人身份,这种身份特征是与当前的不真实感密切相关的——一种“伪装”的持续感觉。
- 他们总是感觉自己在伪装,并且因为自己的这种企图而感到恐惧,因为伪装早晚会被“揭穿”。尤其是当患者获得某种成功后,这种恐惧变得格外真实
- 这种长期存在的不真实的感觉,可能会源自于童年时期的环境。
- 尝试达到一个完美的状态,这种不实际的企图是边缘型患者行为模式的一部分
- 边缘型患者将任何一种变化都看成是对稳固的自我意象的一种破坏
- 可能会通过经常的变换工作、职业、目标、朋友,有时甚至变换性别等外在环境,以及做出重大的生活方式变化,希望能够达到内心的一种满足和充实
- 宗教团体所承诺的无条件的接纳、结构化的社会框架以及限制性的自我身份,对于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来说是强有力的吸引
- 长期存在空虚感或无聊感
- 对于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而言,试图寻找途径从无聊中解脱,往往会导致冲动的行为并进而出现伤害性的举动,同时损害到人际关系。
- 边缘型患者总是不断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并非因为与人交往会带来多少积极意义,而是简单想要摆脱空虚感
- 疯狂地做出努力想要避免实际存在的或者幻想中的被抛弃感
- 边缘型患者常常将片刻的孤独体验成永远的被隔离,因此,会因为真实存在的或者想象中的被自己的重要他人抛弃,而变得严重抑郁,然后会因此而怨天尤人(任何在自己周围的人)
- 当独处时,可能会感觉自己不再存在于世或不再真实,独处仅仅是去面对自我最脆弱的地方,所看到的仅仅是一片空白。
边缘型人格障碍简述
核心症状就是缺乏对自我的认知。(与此不同的是神经症患者,我们都能够对自我有很清晰的认识。)
为了克服这种含混不清和消极负面的自我认知,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像是一个演员,不断地寻找“美好的角色”来完成“个性”的塑造,来填补自我认知的空白。所以,他们常常像随环境、条件或周围人群而改变的变色龙一样,常常刻意地假设自己周围人的个性、身份和外貌。
对极端兴奋和愉悦体验的渴求,比如通过性、药物或者其他途径所获得的快感,有时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那里高于一切。当试图寻找自我的努力变得令人难以接受时,他们要么完全失去自我,要么就通过痛苦或者麻木的方式来暂时伪装自我。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家庭背景常常也是以酗酒、抑郁和情绪障碍为特征的。一个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童年往往是被孤立、遗弃、排斥、漠视的,或者是完全缺失父母的,从小被剥离了情感,并且常年遭受虐待。
分裂: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非黑即白的世界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世界,像小孩子的世界,把所有的人一分为二,要么英雄,要么恶棍。
无法忍受人类的不一致性和模棱两可
不能在同一个人身上同时进行好的和坏的品质的整合,不管在什么时候,一个人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没有中间状态,没有灰色地带。
原始防御机制——分裂:当一个理想化的人最终令自己失望时,边缘型人格障碍者必须迅速调整他的一元性认知,这样会出现两种结果,要么这个曾经的偶像被彻底打入地牢永遭排斥,要么就是边缘型人格障碍者本人自我贬低自我驱逐,还保留对这个人的“完美”形象的记忆。
分裂是躲避焦虑的安全港湾: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在不同的时间会成为密友或路人。
这种分裂性的防御机制常常起到了相反的效果:人格结构变得完全破碎不堪了;对自我身份与对他人身份的感觉转变得更为剧烈和频繁了。
暴风雨般的人际关系
尽管会不断感觉自己被别人伤害了,但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仍然疯狂去寻求建立新的关系,因为孤独,甚至是片刻的孤寂,都要比被虐待更难以忍受。
从某种意义上讲,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只能携带一张人际关系的草图,而不能获得真正理想的人际关系。他发现,测量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是极为困难的,尤其是对自己很重要的人。为此,他总是在完全依赖他人和愤怒之间来回切换,从表达对某人无尽的感激,然后再到不可理喻的仇恨和愤怒。他害怕被抛弃,所以依赖别人;又害怕被过分卷入,所以他推开别人。渴求亲密,同时又恐惧亲密。
工作问题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大多数人能胜任工作——尤其是当所从事的工作结构清晰,有明确的定义和受到支持的话。
职业领域能够为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提供远离混乱的社会关系的避难所。正因如此,这些人在组织结构高度严密的工作环境中常常表现得非常出色。助人型的专业人员——医生、护士、药剂师、咨询师——也吸引不少边缘型人来努力竞争,从而获取力量和控制力,逃脱社交关系网。在这些助人的角色里,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为他人提供关注,这种关注正是自己在生活里所不断渴求的。
边缘型人格障碍者常常有着很高的智商(?),并且表现出令人惊讶的艺术天赋;在强有力的情感情绪中,他们变得极富创造性,也很容易取得成功。但一种竞争激烈或者缺乏设置结构的工作,或者有一位严厉苛刻的上司,都能够触发强烈的、不可控制的愤怒情绪,并且对拒绝变得高度敏感。
边缘:人格障碍的一种
突出特点是长期存在的、与生俱来的整合入个体个性特征中的一组症状群。这些物质相对来说是根深蒂固的,因而导致了认知、行为及其相关方面的功能失调。
边缘型人格障碍较难识别
- 可以与状态型紊乱共病,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理特征被状态型紊乱的病理特征所遮掩,需要把遮掩的另一种病症解除后,边缘型的特征才可能会出现
- 可能与其他障碍存在紧密联系,或许会有助于增加其他种类障碍的发病率
- 边缘型人格障碍可能与另一种障碍完全相似,这样可能被错误地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癔症、双极性情感障碍或其他疾病
与精神分裂症比较
- 精神分裂症往往更不容易控制自己,边缘型的症状不那么连续、也不太具有弥漫性
- 精神分裂症更容易习惯于自己的幻觉和妄想,不太容易被这些症状所困扰
- 边缘型的社会功能还可以,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功能则严重受损
与情感障碍比较(两极性情感障碍和抑郁性情感障碍)
- 边缘型在没有经历情绪波动的情况下也存在严重的功能失调(至少是内部功能失调)
- 当自我毁灭、自杀性威胁、极度亢奋或者广泛和强烈的情绪起伏时,边缘型会表现出两极(躁狂-抑郁)情感,但这些情绪波动更容易转瞬即逝,更难以预料。
与癔症比较
边缘型可能更关注自身的躯体疾病,大声叫喊疼痛同时过分张扬去寻求医生和熟人的帮助,为的是想表示自己要依靠这些人
与多重人格障碍
有共同的症状——冲动、难以控制的暴怒、人际关系紊乱、标志性的情绪变化以及自我毁灭的倾向性
与创伤后应激障碍
有研究发现有一半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也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
与之相关的人格障碍
很多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特征与其他一些人格障碍症状存在重叠。
- 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感,避免独处,矫情做作的人际关系
- 分裂型:较差的人际关系,缺乏对他人的信任
- 自恋型:对批评的高度敏感,失败或被拒绝都可以导致严重的抑郁情绪,都想获得他人的长久和持续的关注,自我重要感非常膨胀,表现出对他人的不屑,缺乏同情性
- 反社会型:冲动,缺少对挫折感的自控能力,人际关系较差,缺少罪恶感或者自我觉察能力,情感更淡漠,没有刻意的自我伤害行为
- 表演型:寻求他人注意,操控性极强,有强烈的情绪变化,更能发展出更稳定的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在语速和行为表现上更为夸张和惹眼,情绪反应也很夸张,外表的吸引力是表演型人格最为关注的事
与强迫行为
性滥交行为往往表示需要一种从别人那里得来的持久地爱和关注,以此来维持对自我的正面认识。边缘型患者典型的特征就是缺少持续的自我尊重,因而需要不断地进行强化。
一个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女性,缺少自尊,可能会将自己的外表视为自己的唯一财富,并且通过频繁的与多人发生性关系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样的性关系可能会使她避免孤独感,并且提供她能够完全掌控的可以营造的人际关系。
偶像崇拜
因为边缘型患者都渴求指引和被接纳,他们可能会被某个有纪律的群体的强有力的领导者所吸引。如果能够提供即时的和无条件的接纳,以及自发的亲密感,那么这个偶像就是非常有魅力和吸引力的,同样一个父亲般的领导也会很快被视为偶像。
边缘型患者是非常脆弱的,在非黑即白的世界里,他们将外部世界的“邪恶”以及偶像团队的“美好”对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