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型的社会
社会因素与边缘型人格障碍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如果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精神病理现象源于童年时期,症状的增加、病情的加重往往与变化的社会模式、家庭结构和亲子互动等密切相关。探讨在子女教养方式、家庭生活的稳定习惯以主虐待儿童和忽视儿童等方面出现的社会变化是很有必要的
社会变化对能够加深那些已经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的痛苦。反过来,也使下一代人在亲子互动过程中,不断这么大这种症状带来的不良效应
个性障碍的存在越来越普遍,边缘型人格是较为特殊的一种,它可能是对我们当前年处文化的一种自然的不可避免的反应,或者说是文化的一种体现。边缘型症状代表了患者对社会压力的病理性反应。
失去了价值感的稳定性和确定性,边缘型症状中非黑即白的两极思维,自我伤害性行为,极端剧烈的情绪变化,冲动、糟糕的人际关系,自我身份感的缺失,以及愤怒的情绪,成为患者对当前文化环境所做出的可被理解的反应形式。
绝大多数的人身上可能都会有边缘型特质,随着社会环境因素的不断作用,这些特质可以被诱导出来,甚至可以进一步发展。
每一种文化可能都需要有替罪羊来作为社会邪恶的表达。就像是弗洛伊德时代,歇斯底里就表明了那个年代对性欲望的压抑,边缘型人格,他们的身份被撕裂成很多碎片,代表了我们当今社会稳定单元的解体。——纽约时报 路易斯·萨斯
结构的解体:支离破碎的社会
当前的文化由于阻止了人们去寻找安全温暖可靠的目标,所以妨碍了健康的“社会性和睦”状态的形成。
当传统的习惯和风俗消失时,就可能产生一种被抛弃感。为了能够在疏远冷漠的社会中找到控制感和令人欣慰的熟悉感,人们可能会求助于一系列病态的行为——滥用药物、饮食障碍、犯罪行为等。
当社会继续将个体与能够提供和睦氛围的机构分离时,个体也正在以边缘型的症状做出回应:自我身份的不确定,人际关系的恶化,隔绝与孤独感,空虚无聊感,以及(失去集体压力的稳固力量所导致的)冲动行为。
在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社会里,很容易就会从武断走向侵略,从个人主义走向淡漠疏远,从自我保护走向自私自利。
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使我们越来越固执的追求精密度和精确值。所有这些所谓的进步都将秩序和公平推向混乱的不公平的境地,使得边缘型的人们无谓地做着努力,最终却只能选择黑或者白,正确的或者错误的,好的或者坏的。但这个世界在本质上既不是平等的,也不是精确的;健康的文明社会应该能够允许不那么令人舒服的模棱两可。尝试消除或者忽视这种不确定性的倾向,只能促发边缘型社会的形成。
为社会变化所付出的代价,是以重大的精神压力以及与压力相关的躯体疾病,比如心脏病、中风和高血压等形式来表现的。现在我们必须要去直面这样一个现实可能性,精神疾病已经成为我们所要付出的心理代价的一部分。
对未来的恐惧
临床医生一直都明显地体验到这样一种现状,越来越多的患者并不能用当前的诊断目录来下诊断。他们并没有像定义上所描述的那些症状,而是一些含糊不清的尚未明确的症状……————皮特·L·吉欧沃尼 1975
随着历史价值的消失,未来也不再触手可及,以往的未来所代表的是希望,如今的未来却预示着未知的恐惧与担忧。
边缘型人格障碍,不断地在“当前”涌现出来。由于对过去缺乏兴趣,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几乎全部都患有文化失忆症,于是,他注定要去承受得不到片刻喘息机会的拱手相让,没有对任何快乐时光的具体记忆可以使他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对未来心存恐惧的父母们,不太可能去关注下一代人的需求。生活在现代社会的父母,情感变得疏离而冷漠——同时又会过分溺爱和纵容——因而,看起来更像是培养出未来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良好模型。
人际关系的垂死挣扎
过去20年里所发生的最标志性的变化,可能就是性观念、性角色和性行为的变化。
随着社会生活越来越像战争并不受束缚,人际关系,尽管表面上看垭像是可以为人们减轻烦恼,但最终会导致人们走向抗争与战斗。——拉斯克
自恋型的人需要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需要被那些具有边缘型人格的人所崇拜,后者正好也需要被人控制和被人惩罚。边缘型的人常常会在很年轻的时候走进婚姻,以此来摆脱以往混乱的家庭生活。
受虐狂是边缘型关系中的突出特点。依赖感与痛苦一起共同导致了熟悉的“爱的伤害”。批评或虐待尤其能够增强边缘型患者所认为的自己毫无价值感的自我意象。
当代社会关系中比较典型的一种就是“重叠情人”模式——在已经有恋人的时候,仍然要去寻找其他新的浪漫关系。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体现出这样对情人关系的不断渴求:当边缘型患者现有的关系出现危机时,在没有完全建立新的关系之前,他是不会结束当前这段关系的。
不受约束的社会与性的道德观念,以及不稳定的情侣关系,都使边缘型患者很难去把握和控制,自由度的增加,组织结构性的缺乏,使边缘型患者被迷失在创造自我价值的体系中。
社会角色变得复杂
女性做出了很大努力成功争取到不少社会和职业上的选择机会,但她们却需要为这个过程付出极大的代价:关于职业、家庭和子女等方面的令人痛苦的抉择,努力维持与子女和丈夫之间的和睦关系,做出这些选择并且按照选择去承受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以及她们是谁和她们想要成为谁等问题所带来的困惑。从这个角度来看,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女性更容易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一种自我身份和角色的困扰为核心症状的精神障碍。
婴儿和养育者
婴儿生命中最开始的几个月时间,是今后的情绪情感、反应模式和自尊的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前奏“完成期望中的社会交流行为,并以相互之间的交流回馈作为模式,能够产生一种控制感,这种感觉可以增强儿童的自我感知,并进一步推动它向前发展。”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显示,一个婴儿如果被剥夺了自己了解自己的机会,就很可能发展出存在缺陷的情绪情感和认知模式。这样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自我身份、自尊、安全感、分离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典型症状。
在婴儿一岁之内就广泛采用托儿所养育模式,可能会导致不安全的母婴依恋模式。
虐待与忽视儿童:摧毁信任的杀手
言语或精神上的虐待是最常见的形式,往往是在躯体虐待以及虐待之后随之而来的。躯体和性虐待本身可能更具破坏性,但情感上遭受虐待的儿童会完全丧失掉自尊。
情感上虐待儿童可能有如下一些形式:
- 贬低——经常贬低孩子所取得的成绩,夸大孩子的错误行为。多次之后,孩子会确信自己真的很坏或者真的毫无价值。
- 无效——心理上缺席的父母往往表现出对孩子的成长缺少兴趣,不能够给孩子所需要的及时的情感支持。
- 统治——使用极端的对付手段来控制孩子的行为。
如果你在童年时遭到忽视,它可能导致你从一个人身边走向另一个人身边,祈求某个人能够提供你所缺失的任何东西。你可能不太懂得照顾自己,进而会认为婚姻可以来解决这件事,然后你会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令人恐慌的境地,结了婚但没有情感……而且,以前遭受忽视的人,往往总是不安定的和焦虑的,因为他总是得不到情感的满足……这些不安定、冲动促使他陷入生活在情感中的幻觉之中……这样一个人可能会跟某个人结婚,也会同时跟两个人或者三个人保持性关系。任何能够对他们表示尊重和崇拜的人都会吸引他们——因为他们非常强烈地需要这些东西,他们缺乏区分真假尊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