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三个层次:本能、行为、反思
本能
本能层次设计的原则是先天的,不分种族和文化。如果你遵循这些原则,即使是非常简单的东西,也会做出很有吸引力的设计。
在本能层次,注视、感受和声音等生理特征起主导作用。
形状和造型、生理的触觉和材料的肌理、重量等,都对本能层次设计的直接情感反映有影响。
行为
行为层次设计和使用有关,唯一重要的是功能的实现。
优秀的行为层次设计4要素:
- 功能
- 易理解性
- 易用性
- 感受
独立的功能不能有效支持产品的任务和行为,需要花精力在一系列的操作上,才能达到最终目的——真正的需求。
在功能之后是理解。**如果你不理解一个产品,你就使用不了它——至少不能很好地用。
若缺乏理解,在事情出问题的时候,人们将不知该如何是好。
理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于反馈:一个设备需要不断给予反馈,这样使用者才知道设备在工作,并且知道使用者的指令、按下按钮或其他请求都已经被接收到了。
为了有效率,反馈必须对概念模型有所改善,能够精准地表示正在发生什么、仍需做什么。当缺乏理解时,会引发负面情绪,这是人会感觉到沮丧和失控——首先是不愉快,然后是恼火,之后是生气。
使用性是一个产品的关键检验,它在此是孤立的,没有广告或者商业资料的辅助。唯一重要的只在于产品表现得有多好,使用它的人用起来感觉多舒适。
优秀的设计师会在乎他们产品的触感。
好的行为层次设计应该以人为本,专注于了解和满足真正使用产品的人。发现这些需求的最佳方法就是通过观察,在产品被自然地使用过程中。
聚焦产品对应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都是了解行为的拙劣工具,因为它们与实际使用是脱节的。大多数的行为都是潜意识的,而且人们实际做的事与他们自以为在做的事,往往有很大出入。我们作为人类,喜欢自以为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做,但我们其实并不知道,无论我们多么喜欢去解释自身的行为。
好的行为层次设计必须从一开始就成为设计过程的一个基础部分,产品一旦完成后就不可能再采用该准则了。
反思
产品不仅是其所有功能的集合,它们的真正价值可以是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而其中最重要的需求就是建立自我形象与社会地位。
吸引力是一种本能层次的表象,它完全是对物品外表的反应。美则是来自反思层次,美超越了外表,它来自有意识的反思和经验,同时受到知识、学识和文化的影响。
反思层次的活动常常决定着一个人对某件产品的整体印象。
客户关系在反思层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维持良好的客户关系,甚至可以完全改变顾客对某件产品原有的负面体验。
如果你想要一个成功的产品,那就测试并对其进行修改吧。如果你想要一个伟大的产品,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产品,那就让一个有着清晰洞察力的人来推动它吧。后者需要承担更大的财务风险,但这是成就伟大作品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