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率高低与国际竞争力毫无关系
我们需要提高生产率的唯一理由是,我们需要生产更多东西,就算这个世界上没有与美国竞争的国家,没有国外消费者,我们也必须提高生产率。(?)
三个问题
- 如果一国的生产率低于其贸易伙伴国,它会受到什么影响?
- 国民生活水平一定比较低,但与生产率较高的“竞争对手”开展贸易,只会缓解而不是加剧该国较低的国内生产率造成的影响
- 如果一国生产率的增速慢于其竞争对手,它会受到什么影响?
- 国民生活水平不会受什么影响,国民生活水平提高速度基本等于美国生产率的增速
- 以下两者哪个更重要:是必须与外国竞争的产业的生产率增速,还是只为保护的国内市场生产的产业的生产率增速?
- 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服务业的生产率增速,无论这个产业是应对国际竞争还是国内市场。
一国的出口能否成功,不取决于生产率的绝对优势,而取决于比较优势。
实际工资率的总增速取决于制造品与服务在消费中占的比重。如果制造品贸易大体平稳,那么制造品在消费中占的比重将与其在产出中所占比重一样。
反对“生产率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美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的原因
- 错误的观念很可能导致实质性的政策失误。例如,有人主张,美国应该利用政府主持的研发项目来集中于提高制造业生产率,而不是服务业生产率,因为服务业不参与国际竞争,因而没有制造业重要。如果该举成为现实,将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服务业生产率提高1%带来的价值,是制造业生产率同幅度提高的3.5倍。
- 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并不强相关
美国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及应对建议
美国不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两个问题(事实上谁也不能),但可以采取措施缓解这两个问题。
1. 生产率增速过低
- 增税
- 削减政府开支
- 改革医疗体系
- 放松某些监管,有效利用市场激励作用
2. 贫困率上升
- 更多资金投入到帮助贫穷儿童项目
- 加大对有子妇的贫困家庭的支持
在面对问题时,我们最好是寻找根本性的解决方法,而不是修修补补的改良措施。但是,如果重大问题没有合适的解决之道,我们就没必要顽固坚持以重大问题作为经济政策的目标。 有时大事并不一定更有价值。
对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痴迷
许多政策企业家,为了推销自己的想法,先提出一套针对某个问题的应对方案,然后努力说服政治家和公众,相关问题是存在的。
大谈国际竞争力最终会产生破坏作用,因为这很可能导致政策失误,并使人们忽视真正重要的问题、
战略贸易论者的得势带来2个主要风险:
- 要按照他们的方法去争取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就会被摧毁
- 政府在一个领域固守一种愚蠢的意识形态,会使方方面面的经济政策的质量都受到损害
贸易战风险
贸易战有两种,一种是想象的,一种是现实的。保护主义者和战略贸易论者声称,我们始终处于贸易战之中——那只是一种想象。
战略贸易论者的空想是,国际贸易在本质上是一种国际竞争,相互贸易的各国其实是在争抢战利品。这一点几乎完全不符合现实:一国从国际贸易中取得的利益几乎完全取决于它自己的表现,根本无需和别国争抢。
==但是,一旦各国相信,国家之间需要你争我夺,一旦可从贸易冲突中获利的特殊利益集团绑架了各个国家,它们就会陷入通常所说的贸易战。==
战略贸易论者的崛起带来的直接威胁是,他们一心关注所谓的国际竞争力问题,可能引发一场贸易战。贸易战不会毁灭美国经济,但像预算赤字难以消除一样,贸易战的风险也会长久存在。
如果政府坚守一种为真正的专家所公认为错误的意识形态,就会使它在所有领域都难以作出正确的决策,包括那些与这种意识形态看似完全无关的领域。
格雷欣法则——当坏理论驱逐好理论的时候
事实上,战略贸易论者所犯的主要理论错误之一便是,他们夸大了国际因素的影响,贬低了国内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或许可以认为,一个固执地盲目追求“国际竞争力”的政府,在预算、医疗、环保等其他领域却可以作出理性、正确的决策。
一旦一个政府在一个领域里接受了一套从根本上错误的理论,“格雷欣法则”就会生效,甚至在一些看似毫不相关的领域里,这些坏理论也会驱逐好理论。
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它们被收藏、熔化或被输出国外;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
一个普遍的道理:如果一条经济学说是明显错误的,通常好的经济学家很早就会指出其错误,或者与已指出其错误的经济学家站在一起。但如果这一错误的教条被政府采纳为官方的意识形态,它就会驱逐好的经济学理论,就算一些好理论从表面上看与这种教条并无直接冲突,也会遭到驱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