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

家庭收入增长模式的转变

20世纪80年代绝大部分收入流向极富者

20世纪80年代,极富者的财富增长得最快。1%最富裕的家庭得到了70%的新增家庭平均收入,贫富分化加剧。

新的总统竞选班子(克林顿)试图把原因归咎于保守派的举措上——保守派在里根年代做出的举措并未使人民富裕起来,而是让财富聚集到少数人手里了。

保守派的否认

保守派对美国贫富分化加剧的否认,主要有三种形式:

  1. 质疑统计数字
  2. 认定在经济取得所谓大增长的情况下,分配问题是无关紧要的
  3. 认定在一个社会流动性很高的国家里,收入分配无关紧要

收入分配问题的关键是,长期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如何在国民之间分配。

如果社会流动性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强,在任何一个时点上,它会抵消收入不均的加剧。收入流动性的增强会使人们的毕生收入的分配状况变得更加均衡,因为如果要移动的话,富人不可能再向上移动多少,只能是向下移动,而穷人则只能是向上移动。美国确实存在着一定的收入流动,但其程度根本不足以使收入分配状况变得无关紧要。

保守派喜欢强调收入流动性问题,因为他们想以此让人们觉得,美国符合它一贯的形象,仍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国家。虽然一直以来美国还算是个机会比较均等的国家,但归根到底,有关收入流动性的事实基本无法改变美国贫富分化加剧这个极其清晰的现实。

均值回归

股票价格无论高于或低于价值中枢(或均值)都会以很高的概率向价值中枢回归的趋势。即,股票价值总是围绕其平均值上下波动的,一种上涨或下跌的趋势不管其延续的时间多长都不能永远持续下去,最终均值回归的规律一定会出现。但,均值回归理论仍不能预测回归的时间间隔

均值回归

  1. 均值回归从理论上讲应具有必然性。
  2. 均值回归必然具有不对称性:正收益和负收益回归的幅度与速度不可能一样,因为它们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回归的幅度与速度也具有随机性。
  3. 市场的内在力量会促使其向内在价值回归。市场在没有政府利多或利空政策的作用下也会实现有效的目标,即股票价格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然的向均值回归。但这并不否定政府行为对促进市场有效性的作用,因为市场偏离内在价值后并不等于立即会向内在价值回归,很可能会出现持续地均值回避。政府行为会起到抑制市场无效和促进市场有效的作用。在促进市场有效方面政府行为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市场失灵是政府参与调控的直接理由。

美国贫富分化加剧的原因

流行的解释:全球化

解释:

  1. 全球化使技能较低者的实际工资不断降低,使教育水平极高的人大为获益
  2. 科技发展使善于利用科技的人得到越来越多的额外好处

事实:

  1. 外贸的增加给“有效”的高技能与低技能劳动力供应带来的变化没多大。

==虽然美国确实和一些低工资的第三世界国家做贸易,但美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是那些大体与美国同样发达的国家,那些国家的工资接近甚至超过美国的工资水平。==

不仅不同人群之间的分化加剧,同一人群内部也有同样的趋势。

  1. 技术含量最高的职业,并不是收入增长最快的。律师、医生、公司高管的收入增长都超过了工程师和电脑编程师。
  2. 一些现代科技没有得到普遍应用,造成一些技术工人一时短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贫富分化。随着新科技的普及,这些行业的工资就逐渐降低了。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