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多样性

  1. 并非所有的多样性都是平等的

    最佳的问题解决者都是相似的;因此,一群最佳的问题解决者的表现并不比他们中任何一个人单独行动时表现更好。

    如果需要群策,必须坚持四项条件:

    1. 这个问题必须足够棘手以至于单独的问题解决者无法总是能够提供正确的解答;否则,一个聪明的问题解决者就足够了

    2. 这个小组中单个的个人所拥有的聪明才智必须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有关

    3. 小组中的人员必须能够对问题的解决方案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4. 这个小组必须足够大,其中的人员必须选自一个大范围的、且真正具备多样性的群体。

      能让群体智慧胜过最聪明个体的多样性,来自于视角探索方式的多样性。只有在经历能够给予一个看待世界的不同角度(视角)并有解决问题的不同技巧(探索方式)时,一个聪明人才能让组织变得更多样化。

  2. 拥有恰好足够的共性

    只有当大家有共同的目标时,多样性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太多的共性导致群体思维。太少的共性又会导致事情徒劳无功或催生向平庸之辈妥协的委员会。

  3. 用手拌匀

    多少量的多样性才是“恰好足够”的,取决于交谈的人、主题、目的、社会联系————取决于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4. 分流

    把讨论分流,网络有无限的空间以使那些多样化的对话能够延续到每一个人的听力所及范围之外。

进入回声室

那些严格分流的群组,只将同自己意见一致的人囊括进来,这样的群组被称为“回声室”。如果我们向那些与我们想法一致的人看齐,那么知识就会掩藏其多样性,并会前所未有地排除更多的差异。

有一些场合我们之所以表现得最聪明,仅仅是因为这些场合具备了回声室的特质:反对的声音被压抑或消灭了。

未完成的话语

在通往真理和知识的道路上必须对那些持反对意见者保持一种更改和开放的态度。

在我们所开展的对话中,我们仍然需要在自己处理范围之内存在尽可能多的差异与多样性。仍需要继续学习怎样引入更多的多样性。

所有的知识和经历都是一种解读。

解读是社会性的。解读总是在某一种文化、某一种语言、某一段历史或者是我们所关心的某一项人类计划中生发。

解读没有高下之分。没有任何一种解读方法能够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声称自己是最好的解读方法。

解读发生于话语之中。不可能脱离语境来谈论某一事物。我们的语言或者行为的方式实际上受一些隐藏的规则和期望支配。

在某一种话语中,某些解读是倍受青睐的。话语本身是一种社会建构————它们是某一种文化中人们整合其观念的方法。本身不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它们会随历史变迁。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