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形式:建立一个长长的思想序列,由一个想法通向另一个想法,一步接一步地论证。长形式思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书是知识的媒介。
网形式:去权威性,更新飞快,噪声很大,没有边界,不再这么容易能用于指导行动
我们已经不再相信客观性了,转而将之前对客观性的期待转移到透明性(记者立场/消息来源)上。
知识网络化在对知识的本质及其他带来一些根本性的变化
权威仍然是一个“停止点”,但权威已经不再是一个主要由有资质的人所构成、专门生产特级产品的特殊阶层。相反,权威更多由功能性来定义:**权威是你在无数链接中访问的最后一个页面————是你决定不再继续去点击其他链接的那个页面。
超链接式的作品建立了一种诱惑型生态,驱使我们一路向前,不停点击。如果这些诱惑偏离了我们本来的目的,我们可能会认为这些链接让我们分心。但我们也可以将这视为一种学习知识的新形式,因为它们即刻解答了一个困惑,并诱使我们沿着自己的兴趣继续探索。
一部作品的权威性,不再由它的出版机构盖章认可,而是在不断地编辑、阅读、审议、讨论、修改这种连续的体系中和不断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协商产生。
话题的边界,不再以书的结尾为标志,所有的话题、观点、事实以及知识,都被嵌入到参考、讨论、论证的网络之中,不断地接受测试,反复地被使用。
一直以来,我们都将长形式作品视为人类知识的伟大成就,现在,我们发现,以前的长形式作品从来都不够长。根本没有任何孤立的思想,从来没有过,有的只是思想之网。
书籍是作者思想的过去时。网状形式的思想,会将知识嵌入到关于知识的对话中去。
如果我们将知识视为孤立的内容,而不去联系它所处的那种新的、超链接式的对话、争辩、阐释甚至对骂的上下文,我们就错失了知识正在弥天大罪的最重要的变化。知识现在是一张没有形式的大网,在其中思想可以自由表达。
世界并非是一个逻辑严密的论证,更像是一个无定形的、相互交织的、不可掌控的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