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三个不可逾越的根本障碍
人际效用不可比较
每个人对不同的/同一物品有不同的偏好、不同的个人估值。
数据不可得
-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排序
- 即使他们知道,也不一定愿意告诉别人
- 人们会误导,因为人有能动性
- 人会对预测本身做出新的反应
- 数据永远保存在不同的人那里,永远无法集中在一起
奖惩很难恰如其分
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
人类社会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怎么让边际平衡的问题,而是发生了新的变化以后,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的问题。————哈耶克
对于经济体系而言,更多重要的知识,是关于谁在什么地方、愿意以什么样的代价、购买什么商品的局部信息。解决问题的答案是价格体系。
传递稀缺信息:通过价格,人们能够知道这个人愿意用什么样的代价获得商品,这时,价格是一个可观察、可统计、可加总的数据。
指导生产:价格传递了关于稀缺的信息和数据,什么东西缺了,那件产品的价格就上升了;并且,这个传递的方式是最经济的(成本最低,因为不需要了解价格变化的原因);价格所传递的关于稀缺的信息,只会传到相关的人那里;价格能把人们的真实需求公之于众,而不受个人欲望控制;价格能指导生产,指导人们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中选择适当的那一种。
指导分配:价格体系本身能妥善解决奖惩问题。当人们做错了决定,价格会惩罚他,反之亦然。
如何分饼决定饼做多大
价格只能在具体的交易中形成
在现实生活中,永远是具体的情况、具体的案例发生在先。价格是每一个人发自他们内心,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最后达成的一个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容易忘记价格背后的真正驱动力,很容易以为价格只是个摆设,可以随意操控。他们喜欢这个价格就支持市场经济;不喜欢就要政府管一管。他们忘记了,价格只是一个信使,只是在如实地反映商品稀缺的信息。
换个角度看乘人之危发财行为
阻止别人发国难财,只会让遭受灾害的人处境更糟。阻止他们,就是剥夺了遭受灾害的人的选择。
价格永远起调节作用
一个人想买最便宜的商品,当他进入市场寻找最便宜的商品时,寻找行为本身就使得商品的价格上升了;一个人想卖最贵的商品,他的行为本身已经使得商品的价格下跌了。
乘人之危发财的人,他们自己本身的行为就增加了供给,使商品的价格下降,缓解了供需之间的矛盾。
社会成本决定规则的优劣
暴力依然是非常重要和常见的竞争规则
暴力只有当它失败的时候,人们都会谴责它;当它成功时,人们往往会膜拜它。
暴力之外,,比较常见的办法是比拼智力。谁的智力高,谁就能得到那块面包。
用年龄大小来分配财产
按社会身份分配财产
按劳动时间、随机分配与先到先得原则分配财产
按需分配与价高者得
各种竞争规则孰优孰劣
没有任何一个规则比别的规则更公平
每种竞争规则本身都会带来成本
竞争带来的成本,对于没有获得资源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浪费
从效率上和社会财富积累的角度上说,出价高低比别的竞争方式更有效率,它直接带来了社会财富的高速增长。
物物交换的交易费用极高,因为匹配的交易者相遇(称为双重偶然性)的概率很低。而交易当中只要有一方是认钱不认人的,就能极大增加交易的机会。这恰恰是货币的妙处所在。
短缺和过剩
短缺:是指因为价格受到了抵制,人们仅仅用出价的办法买不到这种商品,只有采取其他的竞争方式才能得到这种商品的情形。
过剩:指商品的价格被人为地抬高,以至卖家必须搭配其他的竞争手段或服务,才能把商品卖出去的现象。过剩是价格被人为拔高的结果。
稀缺是永恒的,短缺和过剩都是价格受到人为干预的结果。
价格管制————人会追求损失最小化
价格管制:政府用行政手段限制价格。
价格管制必然导致价值耗散
价格管制导致卖家不会把商品乃至价值最高的用途上,每当资源不能用到刀刃上时,它就不那么值钱。
人是追求损失最小化的动物
只要存在价格管制,就会产生资源价值的耗散。在人们被迫展开价格以外的竞争时,他们就会选择那些能够最大限度挽回损失的竞争方式(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卖家可以提出更多限制条件或者改变商品的性质)。
这些方式,要么让资产重新落到估值较高者的手里,要么能改变契约的结构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交易费用和竞争损耗。
价格管制越严重,价值耗散就越大,人们高潮绕过政府管制的积极性也就越大;政府围堵的力度越大,人们采用的对策就越迂回,其中白白浪费掉的竞争成本也越大。
之所以会出现黄牛党,原因在于火车票价不够高,人们不得不展开价格以外的竞争,也就是排队。排队的过程,会带来无谓的损失。人们为了节省自己宝贵的时间,会请一些时间成本比较低的人去排队。
火车票的解决方案应该参考飞机票,进行价格波动,运用市场经济的方式去解决票价问题。
一个社会如果把个人的权利置于公平之上的话,那么这个社会运行的结果,当然不会是公平的,但它却离公平很近。
如果把追求公平放在追求个人权利之上,这个社会就既不能保证个人的权利,也不能达到所谓的公平。
解除价格管制————果断与沉稳的拿捏
只要过时的观念和既得利益缠住了相当多的人群,任何激进和彻底的改革在实际中都寸步难行。
实物补贴和货币补贴的权衡
真正达到帮助穷人的目的,货币补贴是更好的选择,不仅浪费更小,效率更高,而且还给穷人更多的选择。
人们总会偏向于资金提供方的利益。
竞争的维度————没有人可以控制市场因素
房价上涨的正面因素:
人口高度集聚的地方,能够提供比别的地方多得多的机会
人口集聚提高大城市的经济效率
房价上涨的负面因素:
房屋交易不够灵活,不够频繁
小产权房未能进入正常的流通渠道
城市规划部门对房屋容积率的限制太大
房子不能建太高,限制土地的使用效率
房屋不是一种标准品,它是一种综合服务;私人开发商是这种综合服务更好、更适合的提供者;如果让私人业主自由转让房屋的话,这些房屋的流动性会更高,也会鼓励人们积极上进,不同家庭上升的渠道也会得以拓宽。
没有使用需求就没有投资需求
所有的投资需求,都是以实际使用需求为基础的。没有实际使用的需求,就不会有投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