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管理者而言,“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招聘人才。

招聘的结果应该通过同事评估,由委员会来定夺。

招聘的目的是尽可能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即便暂时没有与此人经验相匹配的空缺职位也应如此。

创意精英比具体职位更重要,公司比经理人更重要。

一开始设置较高的招聘标准,这样才能吸引高水平人才。

有激情的人不把“激情”挂嘴边

应聘者一开口,你就应当仔细倾听,当他们谈论自己的爱好时,人们往往会放下戒心,而你则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更好地考察对方的个性。

雇用学习型动物

请务必雇用那些比你聪明的人。

在招聘时不要太看重应聘者掌握了多少知识,而要重视他们尚未开发的潜力。

不管你是20岁还是80岁,只要停止学习,就说明你老了。坚持学习的人则永远年轻。人生中最大的乐事,莫过于保持头脑青春永驻。————亨利·福特

寻找学习型动物的一个推荐方法:

在过去的一次发展潮流(可换为近期发生的任何大事)中,你错失了哪些机遇?你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

这个问题不是为了检验对方是否有先见之明,而是看对方是如何从错误中总结经验、思想是如何走向成熟的。

在把学习型动物招入公司之后,请让他们继续学习。鼓励他们把所学的东西付诸实践,真正的学习型动物乐意利用各种培训和机遇来充实自己。

机场测试

应聘者的性格同样至关重要。

机场测试:如果你要与一位同事一起在机场里因飞机延误而待上整整6个小时,你能与他开心聊天打发时间吗?

客观评价人才

我们应建立以事实为准的客观方式来评判人才。

加大光圈甄别人才

如果你愿意冒险鼓励人才去尝试他们从未挑战过的任务,你就能得到一些非凡的俊才。他们的加入,会引来更多勇于挑战自我的人。

将应聘者的职业发展趋势作为评判标准,也是“加大光圈”的有效方法。

面试是最重要的技能

  • 在面试前对应聘者的身份和业绩加以了解

  • 从对面试者经手的项目了解他是什么特质的人

  • 找到此人的局限,问题类型应该深刻而广泛,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开放的,而且要留出反驳的余地

  • 鼓励对方展示自己的思想,而不是老拿简历说事儿,例如“你经历过哪些出乎意料的事情?”

  • 了解对方对于问题的倾听能力以及组织答案的能力

  • 情景问题往往很有帮助,这些问题尤其可以让你看到较为资深的应聘者给下属分派任务的方式以及是否信任下属。例如“当你遭遇危机,或是需要做出一个重大决断时,你会怎么应付?”

  • 应聘者并不是唯一接受面试的人,你在审视别人,别人也在审视你。

将面试时间设为30分钟

每位应聘者至多接受5位面试官的面试。

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从面试官的角度来说,面试的目的就是要形成自己的意见

要让别人有自己的主张,你就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该对什么有所主张。

谷歌从四方面对应聘者做出评价:

  1. 领导力:我们想要知道,应聘者在不同情形下如何运用手腕来调动团队,无论应聘者是否是领导团队的人。

  2. 职务相关知识:我们寻找爱好广泛、激情四射的人,而不是仅在单一领域富有造诣的人。

  3. 一般认知能力:我们对应聘者的思维方式更感兴趣。

  4. 谷歌范儿:我们希望感知每位应聘者的独特之处,因此,我们会观察应聘者是否拥有不斤斤计较、敢于行动、乐于合作的天性。

换出巧克力,留下葡萄干

想要留住创意精英,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让他们太过安逸,不断用新的想法保持他们工作的趣味性。

你还要确保最有价值的员工的利益不受企业条条框框的制约。

我们的应对方法是鼓励岗位间的人员流动,尽可能减小流动的难度,并经常与团队管理者交流。

电梯演讲:“给你30秒时间,看你能不能用你的商业构想打动我。”你的战略基础是什么?你设想的企业文化是怎样的?如果我是一名潜在的投资者,你会对我说些什么?

谷歌招聘行为准则

  • 雇用那些比你更聪明、更有见识的人
  • 不要雇用那些不能让你有所收获也不能对你构成挑战的人
  • 雇用那些能对产品和文化带来价值的人
  • 不要雇用那些无法为产品和文化带来积极影响的人
  • 雇用那些做实事的人
  • 不要雇用那些只想不做的人
  • 雇用那些满腔热情、自动自发的人
  • 不要雇用那些只想混口饭吃的人
  • 雇用那些能启发别人且善于与人相处的人
  • 不要雇用那些偏爱自己单干的人
  • 雇用那些能随着团队和企业一同成长发展的人
  • 不要雇用那些枯燥乏味、不具备全面技能的人
  • 雇用那些多才多艺、兼有独特兴趣和天赋的人
  • 不要雇用那些只为工作而活的人
  • 雇用那些道德高尚、坦诚沟通的人
  • 不要雇用那些趋炎附势、工于心计的人
  • 务必雇用优秀的候选人
  • 宁缺毋滥

职业规划

  • 思考一下,5年之后,你理想中的工作是什么样的。你想做什么样的工作?想要什么样的收入?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职位:具体是什么样的。假设自己已经得到了这份工作,那么5年后你的简历会是什么样的?想要得到5年后心中理想的位置,你从现在起需要如何选择前面的路?

  • 从这份工作的角度来看,你的不足和优势是什么?要得到这份工作,你需要做出哪些改进?在思考这一步时,你需要倾听别人的看法。

  • 如何得到你理想的工作?你需要接受什么样的培训、需要积累哪些经验?

  • 学习统计学

  • 阅读

  • 练好电梯演讲

  • 出国去

  • 从事富有激情的事业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