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与攻击:替罪羊理论

替代性攻击:痛苦和挫折(目标受阻)常常引起敌意。当我们遭遇挫折的原因令人胆怯或者尚未可知时,我们往往会转移我们的敌对方向。

现实群体冲突理论:偏见源自群体间对于稀缺资源的竞争。

社会同一性理论:感觉自己比他人优越

我们在评价自己时,会部分地依据自己的群体成员身份。拥有一种“我们”的感觉能增强我们的自我概念。我们不仅在群体中为我们自己寻找尊重,还在群体中寻求自豪感。

人们倾向于积极地描述自己的群体,以便于能够积极地评价自己。————约翰·特纳

内群体偏见

以群体方式来描述你是谁(种族、宗教、性别、所学专业),意味着描述你不是谁。仅仅是感觉到被归入某一群体,也可能增加内群体偏见

当我们的群体相对于外群体而言规模较小、初会经济地位较低时,我们更容易表现出内群体偏见。当我们内群体是多数派时,却不怎么容易想到它。

我们的社会同一性越重要,我们就越强烈地感受到对群体的依恋,而面对来自其他群体的威胁,我们的反应就越充满偏见。

社会地位是相对的:要感觉自己有地位,就需要有人不如我们。因此,从偏见或任何地位等级系统中可以获得的一个心理好处就是高人一等的感觉。

获得肯定,人们将对外群体做出更积极的评价;自尊受到威胁,人们就会诋毁外群体,以恢复自尊。

蔑视外群体还可以满足另一种需要:对一个内群体的归属需要。知觉到一个共同的敌人会使一个群体变得团结起来。

避免偏见的动机

不好(不和谐)的想法和情感往往经久不衰。打破这种偏见习惯并非是一种容易的事情。

当你发现自己的反应有一种膝跳反射般的假设或情感时,想想自己如何对待这种意识,是否让这些感受主宰了你的行为,或者是采取了一些弥补措施,控制和调整你在未来情境中的行为。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