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信念和偏见态度的存在,不仅仅是因为社会的条件作用以及因为这些条件作用能让人们发泄敌意,还因为它们是正常思维过程的副产品。许多刻板印象,与其说源于内心深处的怨恨,不如说产生于心理活动机制。错觉是我们解释世界过程的副产品,与此类似,刻板印象也是我们简化复杂世界的心理机制的副产品。

一般而言,我们越是熟悉某一个社会群体,我们就会看到越多的多样性。越上不熟悉,我们的刻板印象就越严重。一个群体的规模越小、力量越弱,我们对他们的关注也就越少,刻板印象就越严重。

独特性:感知那些突出的人

独特的人、生动或者极端的事件往往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并歪曲我们的判断。

归因

在解释别人的行为时,我们常常犯基本归因错误:我们总是热衷于将人们的行为归结于他们的内在倾向,而忽视那些重要的情境力量。

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关注的焦点是人而不是情境。一个人的种族或性别总是鲜明而引人注意的,而作用于这个人的情境力量通常不那么显而易见。

人们越是认为人的特质是一成不变的,他们的刻板印象就越强烈。

利群偏差:为外群体成员的下面行为辩解;将负面行为归因于他们的内在品质,同时为自己群体这样的行为寻求借口。

公平世界现象:之所以存在这种对不幸者的贬低,是因为人们需要相信:“我是一个公正的人,生活在一个公正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人们得到他们应得的东西。”

人们之所以对社会不公漠不关心,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关心公正,而是因为他们眼里看不到不公正。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