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人物模型
根据角色对访谈对象分组(略)
找出行为变量
关注以下类型变量,会看到不同行为模式之间重要发的差别:
- 活动————用户做什么:频率和工作量
- 态度————用户看待产品所在领域和采用的技术
- 能力————用户所受教育和培训、学习能力
- 动机————用户涉足产品领域的原因
- 技能————用户与产品领域和技术相关的技能
将访谈主体和行为变量对应起来
有些变量可能会代表一个连续的敬意,确定受访者之间相对的位置关系更重要。
找出重要的行为模型
如果一组主体聚集在6~8个不同的变量上,很可能代表一种显著的行为模式,这个模式构成了人物模型的基础。
如果模式有效,那么在聚集的行为区间就必然有逻辑或因果联系,而不仅仅是假想的关联。
综合各种特征,阐明目标
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 行为本身(活动及其动机)
- 使用环境
- 使用当前解决方案遇到的挫折和痛苦
- 行为相关联的人口统计学
- 行为相关的技巧、经验或能力
- 行为相关的态度和情感
- 同其他人、产品或服务相关的交互
- 做同样事情的替代或者竞争方案,尤其是类似技术
本阶段有一个虚构细节很重要:人物模型的姓名,及人物模型的目标(0~2个体验目标,3~5个最终目标,0~1个人生目标),及人物模型和社会关系
检查完整性和冗余
如果发现两个人物模型仅在一些人口统计数据方面有区别,就需要去掉其中一个重复的人物模型,或者调整人物模型特征让差异更明显。
指定人物模型的类型
- 主要人物模型————一个产品的一个界面只能有一个主要人物模型
- 次要人物模型
- 补充人物模型
- 客户人物模型
- 接受服务的人物模型
- 负面人物模型
进一步描述特性和行为
- 叙述中务必包括所有重要行为类型的总结
- 不要包含过多虚构描述,只要能涵盖基本的人口统计数据,能将行为类型编成一个故事就足够
- 不能将未观察到的细节加入行为描述中
- 不要在人物画像描述中引入解决方案,而是突出痛点
- 不要为人物画像列出区间或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