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治疗
一、心理治疗与需要满足
1. 巫术治疗
只要有社会存在的地方就永远有心理治疗的存在。巫师、术士、巫婆、社区中的老年智慧女性、僧侣、宗教导师以及较近代出现于西方文明中的医生,他们在一些情况下总能完成我们今天所谓的心理治疗。我们必须接受这一事实:尽管这些奇迹能够被付诸实践,但是实践者并不知道他们完成它们的原因和方式。
2. 理论与结果的脱节
一个必须接受的事实:**治疗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不依赖于理论而出现,就此而言,它们还可以在完全没有理论的情况下出现。
3. 技术多样化所获得的好结果
心理分析师普遍承认心理分析师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别,不仅表现在通常意义上的能力方面,还表现在治疗的纯粹效能上。
有些心理分析师在教学与著述上贡献卓著,可是常常无法治愈他们的病人。另一些人,从不撰写什么东西,即使有所发现也屈指可数,可他们几乎总能治愈他们的病人。
4. 心理治疗师的人格
在历史上,有一些众所周知的实例,某一疗法思想流派的大师尽管自己是当之无愧的治疗师,但在向学生传授这一能力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是失败的。这其中应该有治疗师人格的作用。如果没有,如果学生与老师同样聪明、同样勤奋的话,最终学生们应会干得和老师一样出色或者超过他们的老师。
5. 无须“治疗”的好转
有时,用不着治疗师开口治疗,结果便会出现。
6. 生活体验的治疗作用
对于足够年轻的人或是不太严重的病例,普通的主要生活体验就会起治疗作用,而且是在完全意义上的治疗。有理由这样认为:基本的治疗力量中包括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且专业心理治疗只有一个任务,使个体能够利用它们。
7. 未经培训的治疗师们的成功治疗
绝大多数病例是由那些从未受过治疗师专门训练或是训练不足的人实施或引导的。
8. 总结
只有求助于关于动机的、人际关系的理论,我们才能理解它们。
如果我们让基本需要的满足充当更重要的角色,从而对人所熟知的治疗的决定因素(建议、宣泄、顿悟以及近来的行为疗法等)有所补充的话,那么,比起单单借助于这些已知过程进行解释,我们还能解释得更多。
二、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于友谊、婚姻等的人际关系的最终分析都表明:
- 基本需要只能在人际关系之中得到满足
- 这些需要的满足物准确地说就是那些我们已经称作基本的治疗医术的东西,即给予安全、爱、归属关系、价值感与自尊。
存在区分良好关系与不良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可以根据人际关系所带来的基本需要满足的程度富有成果地达到区分的目的。一种关系,例如友谊、婚姻、亲子关系,只要它扶持或增进了归属、安全、自尊乃至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就按照十分有限的方式被界定为心理学意义上的良好关系。如果不能,则将被界定为不良关系。
这些需要的满足成为产生优秀人类的绝对必要的先决条件,而它反过来又是全部心理治疗的最终目标。
友谊:爱与被爱
相互之间的坦率、信任、诚实、友善都可以看成是在其表面价值之外,还有附带的表达性、宣泄性的释放价值。一种健全的友谊也允许表现出适当程度的服从、松懈、幼稚和愚蠢。因为如果不存在任何危险,并且他人所爱所尊敬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我们的面具与角色,我们就能返还我们本来面目。一种真正良好的关系也能促进顿悟,因为一位好友或者配偶会十分慷慨地为我们所考虑的问题提供分析解释。
良好的友谊或者亲子关系应当在不断地求知,满足好奇心,解开谜题,发现每一种可能性,深刻理解世界等方面提供出相当多的东西。
关系:心理治疗的前提条件
至少可以区分出三种不同性质的人类关系:
- 支配——从属
- 平等相待
淡漠或放任
治疗师应对他与患者之间形成的关系保持尽可能清醒的认识。由于治疗师自己的性格的缘故,他会自然地倾向于一种类型而不是另一种类型,考虑到患者的利益,他应该能够控制自己。
一种关系易于永远无法进入或很快被破坏掉。虽然形成一种令人满意的人类关系本身也许并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但它仍然必须被看做是心理治疗的必要的先决条件,因为它通常是酝酿所有人类所需的终极心理治疗方案的最佳媒介。
治疗:人际关系的培训
从理论上讲,心理治疗类似于友谊,在某种程度以及某些方面上,它应当被看作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理想的关系。
患者与心理治疗师最好应当双向选择,这一选择不应仅仅建立在名誉、金钱、技巧训练、技能等之上,还应建立在普通的人类好感之上。从理想上说,两者的背景、智力水平、经验、宗教、政治、价值观等应当较为接近。
心理治疗师的人格或性格结构即使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也至少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治疗师必须是这样一个人:
- 能够轻松进入到心理治疗的理想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之中
- 必须能够与许多不同类型的人,甚至与所有的人做到这一点
- 必须热情,充满同情心
- 必须能够自信地给予他人以尊敬
- 应该在本质上是一个平等待人的人,尊敬每一个人,仅仅因为他们是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 在感情上应该是可靠的,应当具有健康的自尊
- 生活状况应理想地足够好,这样他可以不为自己的问题所累,一般说来能够过得舒畅
起治疗作用的日常生活
存在于普通个人的生活之中、帮助他向着技术心理治疗的最终目标前进的那些事件与关系可以被称作是心理治疗。
我们必须明确地砍,不仅每一个正常的人是潜在的不自觉的治疗者,我们应该认可它、鼓励它、普及它。
人们总是到他们所尊敬、所爱的人那里寻求忠告与帮助。希望人们也都意识到每一个善良、有益、正派、心理学意义上的民主、慈爱以及温和的人都是心理治疗的力量。
自我治疗
自我治疗同时具有比人们通常所意识到的更大的可行性和更大的局限性。
大多数人在自己的力量范围内比起他们所意识到的更有可能自我治愈在我们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轻微失调。如果一个人明白他应该拥有爱、尊敬、自尊等,他就能够有意识地把它们寻觅到。有意识地寻觅到它们会比试图无意识地补偿它们的匮乏来得更好、更富于成效。
但在严重的性格紊乱或存在性神经症方面,清晰地理解产生、诱发或维持这一紊乱的动力力量是绝对必要的,此后对于病人的治疗才能不仅仅具有改善的效果。目前,只有受过职业训练的心理治疗师才能运用它们。
就永远治愈而言,一旦一个病例被认为是严重的了,那么来自于外行、来自于老年巫女的帮助十之八九会变得毫无用处。这是自我疗法的基本局限性所在。
小组治疗
如果患者发现团体的其他成员也有这些疾患时,发现他的目标、他的冲突、他的满足与不满、他的潜在冲动与思想在社会中可能几乎是十分普遍的时候,他就很容易抛弃单一感、孤独感、犯罪感或者罪恶感。这就削弱了这些潜在的冲突与冲动具有的精神疾患诱导性。
像任何一种心理治疗一样,在称职者手里,它会创造出奇迹。在处理不当时,它们会无济于事,或者带来危害。
我们尚未解决这一问题:一个外行或非职业者如何能够选择颇具能力的治疗者(或内科医生、牙医、宗教师、启蒙者、教师),避免选择能力平庸的人。
良好社会
良好社会的定义:
依照如下方式建立起制度上的契约安排的一个社会:扶植、鼓励、奖励、产生最大限度的良好人类关系以及最小限度的不良人类关系。
每一个病情颇重的人都是主观地生活在一个病态社会之中的。
心理治疗可以被描述成一种建立小规模良好社会的企图。
社会是怎样影响人性的?
无论一个社会基本的健康或病态的程度如何,治疗意味着在个人层面上与那个社会中产生病态的力量进行搏斗。
每一个心理治疗师应该在小范围内与社会中的心理病理的遗传力量作斗争。如果这些力量举足轻重的话,他实际在与他的社会作斗争。
如果心理治疗能够得到极大的推广,那么社会将发生变化。当足够多的人变得更大方、更慷慨、更善良、更合群的时候,那么我们可以放心,他们也必将产生法律的、政治的、经济的以及社会的影响。
但,无论是多么良好的社会,都不可能完全排除病态,如果威胁不是来自于其他人,那它们也总来自于自然、死亡、疾病,或一个单一的事实————群居于社会之中。我们不敢忘记人性自身从无知、愚蠢、恐惧、误传、笨拙中酿出罪恶来。
完善的人是不可能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但人类比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具有更大的可改造的特性。至于完善的社会,在我看来是无法实现的希望。甚至造成一种美满的婚姻、友谊或长幼关系也几乎没有可能。显然,伴侣、群体和社会尽管无法完善,但它们是可以改进的,有好坏程度之分。
改善自身是一种毕生的努力。
四、专业的心理治疗
技术
随着病情变得越来越严重,从需求满足中获得裨益也变得越来越不可能。
- 患者不再希冀和追求基本需要的满足,而是把它放弃,以让位于神经症需要的满足
即使它们被提供出来,患者也无法利用它们,为患者提供友爱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他害怕它、不相信它、误解它,最终拒绝它。
到这个点上,专业技术(顿悟)疗法变得不仅必要而且无可替代。
顿悟疗法里最重要、最具革命性的一点:使患者产生顿悟。也就是说,使他的无意识的欲望、冲动、禁锢、思想对他来说成为可以有意识地利用的。
自由联想、梦境解析、日常行为意义阐释是治疗师帮助患者获得对自己的有意识顿悟的主要途径。
顿悟和需要满足
仅仅对病症的认识,甚至加上对于病源以及它们在当今心理秩序中动力角色的认识,常常是不具疗效的。同时还应该有情感的体验、体验的真实重现、宣泄以及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