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整体论方法
整体动力学方法
心理学的基础资料
心理学的基础资料正是心理学家们极力要还原成各种成分或基本单元的那种原本的复合状态。
整体分析的方法论
是能动的而不是静态的,是动力学的而不是因果式的,是目的论的而不是简单机械论的。
因果理论的局限性
我们有可能对刺激物视而不见,可能曲解刺激物,而它们一旦被曲解,则又有可能被我们所重新构造和定型。我们既可以找出它们,又可以回避它们。我们可以将它们筛选出来并从中进行选择,或者最后,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甚至可以创造刺激物。
因果论的观念是基于这样的假设:世界是原子论式的,其中的实体间即使有相互作用,它们也仍然彼此分立。但人格不能用因果论简单总结,因为它涉及对基本观念的根本性改组。
人格症候群的概念
人格是如何被组织起来的?
医学用法
在本领域,症候群被用来指代一种多种症状的复合体,这些症状通常同时发生。
它常被在一种单纯相加的意义上得到使用,作为一连串的症状,而不是有组织、有结构、相互依存的一组症状。
在医学上,它是被使用在因果关系之中的。
对人格症候群的初步定义如下:**它是明显不同的各种特征(行为、思想、行动的冲动、感知等)的有结构、有组织的复合体。
动力性可交换部分
既然这些特性具有同样的根源或功能或目的,它们便可以互相替换,并且实际上可以被认为是彼此的心理学同义词。
人格风味
人格症候群是具有一种共同的心理风味的多种多样的因素所构成的。
心理意义
如果两个症状都是同一整体的部分,它们就意味着同一件事情。这样,一个症候群就会以一种有点循环的方式被办公室为多种多样因素的有机组合体,其中的所有因素都具有同样一种心理意义。
对一个困难的反应
必须从它所面临的难题以及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而正在做出什么努力这一角度来理解人格组织。
如果两个特殊的行为对某一个难题有着同样的应答宗旨,也就是说,他们正围绕着同一件事做着同样的某些事,我们就应该将它们说成是同属于一个症候群。
如果用动力学的方法来分析一个单独行为,通常会发现它不只有一个,而是有几个应对目标。其次,对于一个重要的生活难题,机体一般都有一个以上的解答。
目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被当做所有症候群的主要特征。
内在于部分的整体意义
整体不同于部分相加的和。症候群也不同于其孤立的、被分解出来的部分相加之和。
在大部分时间里,仅仅通过理解一个特殊行为所在的整体,我们应该能够发现这一特殊行为的风味或宗旨。
当然也得承认,这样一个从部分得来的判断通常不如一个从整体得来的判断更令人信服。
置换部分
有同样宗旨的成分可以互换,或者彼此都是动力意义上的同义词。
关注人类机体
格式塔心理学家研究的主要是现象世界的结构组织,主要是机体之外的“材料”的“场”,然而,有最高的组织形式、内部相互依赖性最强的正是人类机体本身。
人格症候群的特征
互换性
在行为上不同的两个症候群部分或两个症状,因为有着相同的目的,而能够相互替代,能够完成同样的任务,有着相同的出现的可能性,或具有相同的可预测性概率或把握,一个症候群的各个部分是可交换或等效的。
循环决定
症候群内部持续的动力性相互作用的流变,每一个部分总是在以某种方式影响着每一个其他部分,并反过来被所有其他的部分所影响着,整个行为这样不停地同时进行着。
如果遗传学的分析可以证明一个特征较之另一特征在时间上领先,动力学的分析却永远也不会证明这一点,所有的因素都同样既是因又是果。
对变化的抗拒
人格症候群有时在外界发生最惊人的变化时,也会保持相对的稳定。大多数健康人对外界的恐怖具有惊人的抵抗力。
变化后的复原
如果一个症候群的水平被迫改变,人们常常可以注意到这种变化仅仅是暂时的。有时,也可以推断症候群的这一倾向是一个更大变化系统中的一个过程,这一变化系统之中也包含着其他症候群趋势。
变化的整体
一个症候群无论是在哪一部分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在症候群的其他部分有同向的其他伴生性变化。
内部的一致性
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趋于发展成一个完完全全、始终如一地缺乏安全感的人,一个自尊心强的人趋于发展成一个自尊心始终强的人。
走向极端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