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实现的人

心理健康是如此迫切的一个问题,以至于任何意见、任何材料,不管怎样的还有待于讨论,都具有巨大的启发价值。这种探索原则上是如此的困难————有点像是根据自己的标准提升自己————以至于,假如我们要坐等常规的可靠材料,我们将不得不永远等待下去。这样,似乎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不要害怕错误,投身进去,尽力而为,并希望能在错误中学习,逐渐地纠正错误。否则的话,目前对这个问题就只能是弃之不理了。

观察结果

对自我实现的人的最重要和最有用的总体印象:

  1. 对现实的感知

    这种能力被注意的第一种表现形式是辨别人格中的虚伪、欺骗、不诚实,以及大体正确和有效地判别他人的不寻常的能力。他们作为一类人,似乎能比其他人更迅速更正确地看到被隐藏和混淆的现实。由于较少地受愿望、欲望、焦虑、恐惧的影响或较少地受由性格所决定的乐观或悲观倾向的影响,无论从当时已知的什么样的事实出发,他们对于未来的预测的准确率似乎总比常人要更高。

    最好把它看成是对某个确实存在的事物的洞察力。

    自我实现者可以比大多数人更为轻易地从一般、抽象和各种类型中辨别出新颖的、具体的和独特的东西。他们更多地生活在大自然的真实世界中而非生活在一堆人造的概念、抽象物、期望、信仰和陈规当中。自我实现者更倾向于领悟真实的存在,而不是拘泥于他们自己或他们所属文化群的愿望、希望、恐惧、焦虑以及理论或者信仰中。

    自我实现者接受未知事物,与之关系融洽,并且同已知事物相比,他们甚至往往更为未知所吸引。他们不仅能容忍意义不明、无结构的事物,甚至会喜欢它们。

    他们不急于整理未知的事物、过早地把它们分类和标签化。他们不固守熟悉的事物,对真理的追求也不是在灾难中对确定性、安全、明确以及秩序的需要。当整个客观情况要求时,自我实现者可以在杂乱、不整洁、混乱、散漫、含糊、怀疑、不肯定、不明确或者不不精确的状态中感到惬意。

    这样,怀疑、犹豫、不确定,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延迟作出决定的必要虽然对大多数人是个折磨,但对某些人却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刺激性挑战,是生活中的一种高境界。

  2. 接受性

    自我实现者有一个单一的、更为基本的态度:相对地不受令人难以抬头的罪恶感、使人严重自卑的羞耻心以及极为强烈的焦虑的影响。

    自我实现者用非批判性、非祈使性和纯真无邪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他们只是注意和观察事实是什么,对它并无争论或者要求。

    已经自我实现的人对现实看得更清楚,他们看见的是人性的本来面目而不是他们希望中的人性。他们的眼睛并不为各种眼镜所累,从而歪曲、改变或者粉饰所见事实的真相。

  3. 自发性

    这些人有相对自主的、独特的、不遵从惯例的道德准则。没有思想、不动脑子的人有时可能认为他们不道德,因为当情况似乎要求如此时,他们不仅会违反常规,还会违反法律。普通人 一般的道德行为主要是遵从习俗的行为(例如,是以基本上被公认的原则为根据的行为),而不是真正的道德行为。

    自我实现者的动机生活不仅在量上,而且在质上都与普通人不同。我们的研究对象不再进行一般意义上的奋斗,而是在发展。他们试图成长得日臻完善,努力以自己的风格发展得日益全面。普通人的动机是为了使他们所缺乏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而奋斗。但自我实现者并不缺乏任何一种基本需要的满足,而他们仍然有冲动。对他们来说,动机就是个性发展、个性表达、成熟、发展。

    1. 以问题为中心

      自我实现者都强烈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自身以外的问题上。

      这些人习惯生活在可能的最宽广的参照系中,他们似乎永远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他们活动于其中的价值体系宽宏而不狭隘,是宇宙性的而不是区域性的。

  4. 超然独处

    自我实现者都可以离群独处而不会伤害自己或者感到不适。而且,几乎所有的研究对象都比一般人更喜欢独处与隐居。

    他们常常可以超然于物外,泰然自若地保持平静,而不受那些在其他人那里会引起骚动的事情的影响。他们对待个人的不幸也就不像一般人那样反应强烈。这部分地来自于他们的这样的一种趋势:坚守自己对情境的诠释,而不依赖于别人的感觉和看法。

    自主的另一个含义是自我决定、自我管理、积极、负责、自我约束、有主见,而不是人云亦云,为他人左右,是成为强者而不是弱者。

    自我实现者较一般人拥有更多的“自由意志”,更少宿命论。

  5. 自主性

    在一定程度上相对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独立性,是自我实现者的特点之一。既然自我实现者是由成长性动机而不是由匮乏性动机推进的,那么,他们主要的满足就不依赖于现实世界、他人、文化或达到目的的手段。总之,是不依赖于外界来实现的。可以这样说,他们自己的发展和持续民长依赖于自己的潜力以及潜在的资源。

    大多数人需要爱、安全以及其他基本需要的满足,而这种满足只能够来自外界。但,一旦获得了这些外在的满足物,一旦人们内在的缺乏由外在的满足物所填补,个体的真正发展就开始了,这也就是自我实现的问题。

    这种相对于环境的独立性意味着面临厄运、打击、剥夺、挫折等时的相对稳定。在可能促使他人云自杀的环境中,这些人也能保持一种相对的安详。

    受匮乏性动机促动的人一定要有其他人,因为他们的主要需要的满足的大部分(爱、安全、尊重、威信、归属)只能来源于他人。但是,由成长性动机推进的人实际上却有可能被他人妨碍。现在,对于他们来说,满足和美好生活的决定物是个体内在的,而不是社会性的。要达到这种超然于爱和尊重的境界,最好的方法(即使并非唯一的方法),是在过去就被给予了同样的爱和尊重。

  6. 清新的鉴赏力

    自我实现者具有奇妙的反复欣赏的能力,他们带着敬畏、兴奋、好奇甚至狂喜、清新而又天真无邪地体验生命的基本内涵,对其他人来说,这些体验也许已经变得陈旧。

    他们从生活的基本体验中得到了喜悦、鼓舞和力量。

    1. 高峰体验

      强烈的神秘体验是一些巨大强度的体验,在其中有自我消失或自我超越,这些体验包括:以问题为中心、高度集中精力,献身行为,强烈的感官体验,对音乐或艺术的忘我、投入的欣赏,等等。

      非高峰型的自我实现者似乎是讲究实际、追求实际的人,是成功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中间变体。而高峰者除了上述情况外,似乎也生活在存在的王国中,生活在诗歌、审美、象征、超越的境界里,生活在神秘的、个人的、非机构性的“宗教”之中,生活在终级体验中。

      “健康的”非高峰型的自我实现者似乎更可能成为人类社会的改革者,成为政治家、社会工作者、改良者、领导者;高峰者更有可能去写诗、作曲、研究哲学、献身于宗教。

  7. 人类亲情

    总的来说,自我实现者对人类怀有一种很深的认同、同情和爱的感情。他们感受到亲情和关联。

    自我实现者在思想、冲动、行为、情感上与其他人大不相同。

  8. 谦逊与尊重

    他们能够、也的确与任何性格相投的人友好相处,无论其阶级、教育、政治信仰、种族或肤色情况如何。实际上,常常好像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区别,而这些区别对于普通人来说却是如此的明显和重要。

    他们觉得不管一个人有什么其他特点,只要某一方面比自己有所长,就可以向他学习。在这种学习关系中,他们并不试图维护任何外在的尊贵或者保持地位、年龄之类的优越感。甚至应该说,他们都具有某种谦逊的品质。他们都相当清楚,与可能了解的以及他人已经了解的相比,自己懂的太少了。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可能毫不装腔作势地向那些可以向其学习的、在某方面较自己有所长的人们表示真诚的尊重甚至谦逊。

  9. 人际关系

    自我实现者比其他成年人(虽然不一定比儿童的更深刻)具有更深刻和深厚的人际关系。他们比一般人具有更多的交融、更崇高的爱、更完美的认同、更多消除自我界限的能力。

    自我实现者与少数一些人有着这种特别深刻的联系。他们的朋友圈相当小,他们深受的人在数量上是很少的。

  10. 道德

    他们很少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混乱、疑惑、自相矛盾或者冲突,而这些在普通人处理道德问题时是很常见的。

  11. 手段与目的

    一般地说,他们关注于目的,手段则相当明确地从属于目的。

    他们较常人更有可能纯粹地欣赏“做”本身;常常既能享受“到达”的乐趣,又能欣赏“前往”本身的愉快。他们具有将某种老套的程序、机械呆板的过程转变成某种有序、有趣的游戏的能力,他们通过遵循一定的系统方法或韵律来达到这种效果。

  12. 幽默感

    他们的幽默的特点在于:常常是更紧密地与哲理而不是与其他东西相联系。

  13. 创造性

    每个人都以某种方式显示出具有某些独特的创造力或独创性。

    自我实现的创造力似乎是普遍人性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所有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潜力。大多数人随着对社会的适应而逐渐丧失了它,但少数人似乎保持了这种以新鲜、纯真、率真的眼光看待生活的方式,或者像大多数人那样丧失了它,而后在生活中又失而复得。

    这些人更少拘谨、更少受束缚、更少受限,一句话,更少为文化所同化。他们更自然、更具自发性和人性。

  14. 对文化适应性的抵抗

    从对文化的认可和文化认同这个单纯的意义上说,自我实现者都属于适应不良。虽然他们在多种方面与文化和睦相处,但可以说他们全都在某种深刻的、意味深长的意义上抵制文化适应,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内在地疏远于他们沉浸于其中的文化。

    这些相对健康的人们凭借内在的自主与外在的认可之间的复杂结合得以生存,当然,其前提必须是,这种文化能够容忍拒绝完全文化认同的独立性。

    我们不完美的社会一直把约束和限制强加于自我实现的人。这些约束和限制,使他们不得不保留自己的一些秘密。既然在我们的文化中(或许在任何文化中)只有很少人能够达到健康,那么这些达到健康的人就会具有他们自己独特的孤独感,从而较少自发性,较少潜能的实现。

  15. 不完美性

    自我实现者会表现出人类的许多小缺点。他们也有愚蠢的、挥霍的或粗心的习惯。他们会显得乏味、固执、令人气愤。他们并没有摆脱浅薄的虚荣心和骄傲感,特别是涉及他们自己的作品、家庭或孩子时更是如此。

    自我实现者偶尔会表现出异常的、出乎意料的无情。假如发现自己长期信任的人不诚实,他们就会毫不惋惜地中断这种友谊。

    这些人不仅坚强,而且不为大众舆论所左右。

    人无完人。为了避免对人性失望,我们必须首先放弃对人性的幻想。

  16. 价值

    被视为道德、伦理和价值的许多其他东西,可能是一般人普遍心理病态的副产品。一般人被迫在许多冲突、挫折和威胁中做出某种选择,而对于自我实现者,这些冲突、挫折和威胁都消失或者解决了。他们觉得,似乎是不可调和的两性斗争不再是斗争,而是愉快的协作,成人与儿童的利益其实根本没有那样强的对抗性。对他们来说,不仅异性间和不同年龄间人的不和是如此,天生的差异、阶级、种性的差异、政治的差异、不同角色间的差异、宗教差异等也是如此。我们知道,这些差异都是焦虑、惧怕、敌意、攻击性、防御和嫉妒的肥沃的温床。他们更倾向于享受差异,而不是害怕它们。

    绝望的人和心理健康的人的原则和价值观至少在某几个方面是不相同的。他们对于自然界、社会以及自己隐蔽的心理世界的感知(理解)有着深刻的区别,对这种感知(理解)的组织和有效利用部分地是这个人的价值系统的责任。

    对于基本需要满足匮乏的人来说,周围世界是个危险的地方,一片丛林、一个敌占区,其中的居民一部分可受他们控制,另一部分是控制他们的。像任何丛林居民的价值体系,他们的价值体系不可避免地受低级需要、特别是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支配和组织。

    在已经自我实现了的人的价值系统中,最高部分是绝对独一无二的,它是个人独特的性格结构的体现。

  17. 二分法的消解

    过去认为是截然相反、对立或一分为二的东西,其实只对不健康者存在。在健康者看来,这些一分为二的问题已经解决,对立已经消失,许多过去认为是内在对立的东西合并和结合为统一体。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